【回覆】「序、破、急」&「架構→解構→結構」
這真的只能淺談,若真的要完整陳述,恐怕得花點時間。所以請容許我淺談……
先來說說何謂「序、破、急」──
複數思想的形式是一種片段,存在、行動與事物的意義再再宣告詮釋的價值。隱蔽或藏匿在字裡行間窺見那驚鴻一撇的顯現,思想成為一種反芻機能造就詮釋與評價。
序──是開端,是帶入主軸的一種手段。
破──是點破,是切入主軸的一種手段。
急──是結尾,結尾急、猛給予衝擊但不馬虎。
常用在「企劃」上頭的「序、破、急」是很合適用來寫小說的辦法。我用「暮光之城」為例:開頭的時候貝拉敘述自己的經歷,以及帶出故事發展的軸線,這是「序」。故事來到貝拉發現愛德華是個吸血鬼時,面臨抉擇,這是「破」。最後發生了一連串的事件,這是「急」。然後作者再將故事階段性的完結,帶到下一本。
所謂的「序、破、急」,是「起、承、轉、合」的另一種文體結構,客觀說來序為起,破為承,急則為轉與合。不過這是我個人的淺見,實用與否還得端看書寫的文體。
再來是「架構→解構→結構」──
我在文章當中提過,字數左右了作品的「架構」。當要寫一部小說的時候,就得先評估篇幅的字數範圍。
我用九萬字的小說為例:粗略的架構為──前言&楔子約5000字,每一章節約10000字,總共會有八個章節,外加結尾&後記約5000字。然後再來粗分起、承、轉、合的範疇。
起 |
承 |
轉 |
合 |
前言&楔子 |
第三章 |
第五章 |
第七章 |
第一章 |
第四章 |
第六章 |
第八章 |
第二章 |
|
|
結尾&後記 |
當然,這只是一個舉例範本,還是得端看文體的選擇,若用倒敘法,這個排列組合可能就又不合適了。
再來是「解構、結構」──
解構,望文生義,拆解。拆解每一章節的細部。「結構」,組織被解構出來的章節細部。
每個人的書寫或創作都有其差異,就算是同樣的題材,同一種題目,不同人寫就會有不同的氛圍。架構一篇小說,多半題材也在一開始就命定了。然後要怎麼寫,思考的過程就是一種解構。決定怎麼了寫,是結構的開始。
也許我解釋的還不是很詳盡,保留討論空間吧!